从1921年南湖红船的星火初燃,到2025年新时代巨轮破浪前行,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104岁生日;从2024年光荣加入党组织,到即将到来的周岁“政治生日”,这一路见证着我从青涩学子成长为基层党员的蜕变。身份虽变,但为民服务的信仰始终镌刻心间,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前行之路。
在“泥土味”中遇见初心。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立身之本,努力成长为党、国家和人民所期盼的有志青年,青春岁月就有了正确的人生航向。从田间地头的“民情日记”到农家院坝的“板凳宣讲”,从防汛防火的“逆行背影”到烈日酷暑下的“奔走身影”,从产业园区的“三会一课”到田间地头的“主题党日”,我在泥土中遇见初心。当我把脚印刻进沾满露水的田垄间、人声鼎沸的院坝里,初心便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文字,而成为可触可感的生命姿态。
在“汗水味”中砥砺初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从“党员代办制”疏通服务堵点,到“童伴之家”筑起爱的港湾;从“职业经理人”赋能乡村产业,到“民声汇”巧解邻里纠纷“千千结”;从探索“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双网融合”,到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壮大集体经济,我在挥洒汗水中砥砺初心。当群众的笑容愈发灿烂,产业园区生机盎然,我知道,初心在奋斗中不断生长,在奉献中愈发坚定。
展开剩余38%在“清香味”中坚守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屈原的“朕幼清以廉洁兮”到包拯的“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从陶渊明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到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从白居易的“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到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清香味”中坚守初心。当跨越千年的精神传承与初心的火种交相辉映,清正廉洁便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眺望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我将继续把信仰的根系深深扎进基层沃土,让服务群众的枝叶更加繁茂;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守廉洁底线,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中,用实干担当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卷。(杨超)
发布于:四川省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